音乐|五音之角调春天更养肝!原来音乐疗愈理念源于中国七、八千多年前?

大理云2024-05-09
中国传统五音疗愈是一种利用音乐的五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调和五脏六腑能量场的健康实践,注重平衡和谐,个性化实践,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平衡。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五音与五脏相对应的理论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每个音调与五行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而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可以从遥远的古代回溯到近代,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一些图案中已有音乐舞蹈行为,并可以意会到其中的保健治疗意义。


春季更养肝,试听角调音乐,

需要完整版(72分钟版)请在下面留言给我!

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原始歌舞实际就是一种音乐运动疗法,对舒解郁气、畅达筋脉、调理心身确有好处,而且容易普及施行。

随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全面发展,中国音乐保健治疗意识和方法也得到完善和发展,这以《乐记》音乐理论和《内经》的五音学说为集中代表,形成早期的中医音乐疗法的思想体系。

《乐记》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为《礼记》的一个篇章,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相传为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汉成帝时,刘向校《礼记》辑得二十三篇,以十一篇编入《乐记》,这十一篇包括: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乐化、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等。

《乐记》对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把五音(角、徵、宫、商、羽)的理论确定下来,探讨音乐的原本;音乐的产生与欣赏;音乐对社会与个人作用,重视乐和礼的关系。《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从中可透视出音乐与心身调理的关系。

1. 五音与五行相生相克: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黄钟调的音乐(木)可以被认为有助于养肝脏。

2. 音乐对五脏的调和作用:传统医学认为,不同的音乐可以通过对五脏六腑的调和作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黄钟调的音乐可以平衡肝脏的能量场,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功能。

3. 情绪和肝脏的关系:*传统医学认为,肝脏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不稳定或过度紧张可能会影响肝脏的健康。而黄钟调的音乐通常被认为能够缓解紧张和情绪波动,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黄钟调的音乐被认为具有调和肝脏能量场、促进情绪稳定和缓解压力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更养肝脏。

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沈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五音通常是指五音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五声音阶的乐曲都可以归类成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五类。


中医理论中:五类调式也和五行、五脏相对应,即角调式乐曲对应于肝木,徵调式的乐曲对应于心火,宫调式乐曲对应于脾土,商调式乐曲对应于肺金,羽调式乐曲对应于肾水。

先秦时代的《黄帝内经》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的,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不但与人体内脏、情志、人格相密切联系,而且可以用来表征天地时空的变化。

《灵枢·五音五味篇》有专章命题论述,把五音所属的人,从性质和部位上,分别说明它和脏腑阴阳经脉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在调治方面所应取的经脉。同时又列举五谷、五畜、五果和五味,配合五色、五时对于调和五脏及经脉之气各有重要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五音多与少、偏与正等属性来深入辨析身心特点,是中医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源头,由此可见辨证配乐的思想。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提出五音健运,太少相生。五运的十干既各具阴阳,则阳干为太,阴干为少。例如:甲巳土宫音,阳土甲为太宫,阴土巳为少宫,太为有余,少为不足。又如甲为阳土,阳土必生阴金乙,即太宫生少商;阴金必生阳水丙,即少商生太羽;阳水必生阴木丁,即太羽生少角、阴木必生阳火戊,即少角生太徵;阳火必生阴土巳,即太徵生少宫。如此太少反复相生,则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应用五音来表征大自然时空变化的规律,成为“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基石。

3.从汉代到清代这二千多年来,中医音乐疗法由一些医家在临床医学的多个方面,开展实践运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体理论和操作方法体系而言,发展缓慢,也不系统,未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医学模式的变化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再认识,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开始受到不少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学者的积极关注,并展开了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五音调情志

音乐能养生、治病,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曲调温柔,音色平和,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

在两千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观点。中医认为,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并与人的五脏和五种情志相连。如宫调式乐曲,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可人心;羽调式音乐,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中医的“五音疗疾”就是根据5种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以调和情志,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达到保持机体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五音疗愈原理:

五音阶:宫、商、角、徵、羽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
五志:思、忧、怒、喜、恐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王冰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解中提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沈而深也。」

角调式乐曲具有「木」之特性,其旋律朝气蓬勃、兴发舒展,在五脏则入肝;

徵调式乐曲具有「火」之特性,其旋律明快愉悦、活力四射,在五脏入心;

宫调式乐曲具有「土」之特性,其旋律清静幽雅、淳厚庄重,在五脏入脾;

商调式乐曲具有「金」之特性,其旋律铿锵宏伟、高亢有力,在五脏入肺;

羽调式乐曲具有「水」之特性,其旋律苍凉哀伤、深远透彻,在五脏入肾。

正是由于五音的直曲轻沈和等音学特性与五行之曲直、润下等相通,由此形成五音与五行的「同气相求」,体现了五音调式的乐曲与五行五脏的共性,这也正是五音、五行与五脏相应,即「五脏相音」的理论基础。这同样也是现代一些音乐疗法常用的指导理论。

依据上述原理,可采用以下方法调畅情志:

浮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其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浮躁时,则应用水来克制,听些羽调式音乐,如《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缓和、制约、克制浮躁情绪。

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极度痛苦压抑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机蓬勃,能以肝木的蓬勃朝气制约脾土的极度压抑,使其从痛苦抑郁中解脱出来。

悲哀在五行中属“金”,悲痛时,应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

愤怒在五行中属“木”,愤怒生气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风得意》、《江南好》等。在愤怒至极,大动肝火时,应听商调式乐曲,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艾尔加的《威风堂堂》等,以佐金平木,用肺金的肃降制约肝火的上亢。

绝望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必须以欢快、明朗的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补火制水,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音乐治疗每日2~3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免受外界干扰。治疗中不能总重复一首乐曲,以免久听生厌。治疗的音量应掌握适度,一般以70分贝以下疗效最佳。

中国传统五音疗愈是一种利用音乐的五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是古代的宫、商、角、徵、羽5种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属性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调养治疗。它的特点、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特点:
1. **基于五行理论:** 五音疗愈以五行理论为基础,将音乐与五行相对应,认为不同音乐能够调和五脏六腑,促进身体的健康。
2. **注重平衡和谐:** 五音疗愈强调调和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平衡和谐的音乐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场,促进身心健康。
3. **个性化实践:** 五音疗愈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症状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配,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疗愈实践。

原理:
五音疗愈的原理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同时相克相生。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能量场,使五脏六腑之间达到相生相克的平衡状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1. 选择音乐: 五音疗愈中通常选择具有特定频率和音调的音乐,如古琴、筝、笛等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或特定的自然声音、经典音乐等。
2. 调和五脏六腑: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选择相应的音乐来调和五脏六腑之间的能量场,如使用木音乐调和肝脏,水音乐调和肾脏等。
3. 倾听或演奏:个体可以通过倾听音乐或自己演奏乐器来进行五音疗愈实践,尽量放松心情,专注于音乐的感受和呼吸。

宫调式
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脾胃系统作用比较明显,促进消化系统,滋补气血,旺盛食欲,同时能够安定情绪,稳定神经系统。
宫音匹配土型人,即阴阳平和之人。其为人态度和顺可亲,观察事物逻辑分明,易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助人,但性情略为保守。一般不容易感染疾病,音乐养生中可以多听宫调乐,使身心更为健康。
代表曲目有:《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等

商调式
听商调音乐,可以增强肌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商音入肺,可以加强呼吸系统的机能对于改善卫气不足的状况。
商调匹配金型人,又称少阳之人。多
志坚定,性格开朗,独立意识强,判断是非能力及组织能力、自制能力颇强,有自以为是的倾向。金型人阳气较盛,音乐养生应该以调和阴阳为主,发散阳气,适合听柔和的羽、角调式的音乐。
代表曲目有:《慨古吟》
《白雪》等。鸣九皋》

角调式
角调式乐曲悠扬,生机勃勃,象征春天万木皆绿,角音入肝,对诸如胁肋疼痛、胸闷脘腹不适等肝郁不舒的诸种症状作用尤佳。
角调匹配木型人,为少阴之人。性格多愁善感,对人生比较悲观,认识事物的能力强钻研学问,具有才华。木型人大多优柔寡断,沉默寡言,有时让人难以亲近。由于木型人阴气偏重,阳气不足,建议配合用角调乐或宫调乐来调节阴阳。
代表曲目:《庄周梦蝶》《列子御风》等

徵调式
徵调的风格象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淤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徵调匹配火型人,火型人属太阳之人,性格开朗,乐观,反应敏捷,积极主动,志向远大,即使失败也不易后退。但容易急躁冲动,自制力不强,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火型人阳气过多,阴气不足,应配合听羽调式音乐,调和阴阳,避免阳气过剩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和情绪上的失控。
《文王操》代表曲目:《山居吟》《樵歌》《渔歌》等

羽调式
羽调式清幽柔和,哀婉,有如水之微澜,羽声入肾,故可以增强肾的功能,滋补肾精有益于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故羽调式的水乐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羽调匹配水型人,为太阴之人。性格内向喜怒不露于表,不喜欢引人注目,心思慎密,谨慎精明,认识事物细致深刻。学问颇好,但含而不露。水型人阴气太重,医家主张,应该用水乐泄其阴气,再以火乐振奋其阳气,从而获得阴阳平衡。
代表曲目:《乌夜啼》《稚朝飞》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五音疗愈是一种利用音乐来调和五脏六腑能量场的健康实践,注重平衡和谐,个性化实践,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平衡。

音乐 五音 音乐疗愈 五音疗愈 文化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